策略二:项目选择就大不就小
在完成对开发商自有资金的审查后,银行方面开始进入具体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考量。而相比复杂而专业的前者,后者显得过于简单,全部过程似乎只在乎一个字——“大”。
胡华光并没有透露其所供职的银行目前给予开发贷款的最大房地产项目的建筑面积,但他确切地告诉记者,该行考量的具体标准为10万平方米,如果项目建筑面积不足这一指标,则该项目基本不被考虑。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部负责人也证实了宏观调控后,银行界针对开发贷款具体项目规模的普遍
认同:“我们也偏爱大项目,目前,最大的项目建筑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开发贷款金额超过6亿元。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短、平、快的小项目,我们也不绝对排斥。”
这位负责人所说的“短、平、快”,主要指贷款金额较小、开发周期短、销售预期迅速的项目。据其透露,目前,该行在哈尔滨东北部某黄金地带拥有一个10万平方米以下的“小项目”,开盘数月,便真实售罄,实属少有的“小项目”成功案例。
因为开发“小项目”的,多是规模有限的企业,或是进入这一行业的“新手”。因此,贷款风险难以控制。
此外,银行方面对于房地产项目的地理位置也越来越挑剔。上述二人均表示,2004年,哈尔滨五环沿线项目较受欢迎,而环线之外位于远郊区的各类项目,必须区别对待。如果项目拆迁涉及农业人口过多,则银行认为,无论是按揭和开发贷款,都存在较大潜在风险,相应审批将更加谨慎。
至于项目类型,银行普遍表示,各项贷款政策均对普通住宅予以支持,而对于商用住宅,则要重点审查企业的信用等级、资金实力等方面。因为银行认为,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可能的波动,抑或“泡沫”如期而至,商用住宅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最后,对于银行格外看重的高端客户聚集的高档住宅,银行正以压缩还款年限和提高首付金额的方式,在不拒绝高端客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规避可能的金融风险。
策略三:提高首付比例
“当然,除了上述事前措施外,贷款放出后,行里也加紧了跟踪和检查。毕竟,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房地产贷款业务已成为各行业务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以胡所在的这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该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已占其全部贷款业务的20%,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即使迫于可能的呆坏账风险压力,银行方面在放贷问题上仍表现得有些乐此不疲。
据胡介绍,目前,只要满足上述有关开发商资格及项目规模的审查,银行一般不会轻易放弃,而通过审查的客户,一般也能较顺利地获得开发贷款。“现在,如果我们不贷,肯定有人贷,同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某行,去年下半年,居然接过了一半多我们放弃的客户。”出于职业操守,胡没有提及这家银行的名字,“但业内都知道是哪家,毕竟,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只有屈指可数的四家。”